Highways, Migration and Economic
Geography in China
2017年5月23日,第498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国在过去二十年间对高速公路做了大量的投入——早在1990年,中国还没有全封闭的高速公路,而2010年,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70余万公里。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跨空间的人口的分部和经济活动。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厦门大学的杨曦教授,来展示他在中国经济地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陈钊教授、陆铭教授、兰小欢博士和一些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杨教授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降低商品贸易和劳工流动的成本,改变城市间和城市内的产业分部格局,并促进知识溢出。评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总产出的影响,比如其对真实收入或福利的影响,是具有政策指导意义的——因为它可以通过货物贸易和劳工流动来影响经济的空间联系。杨教授用DID的方法构建了理论模型,并论证其均衡解的存在,做了反事实验证。他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来获得人口迁移信息,城市数据统计年鉴来获得工资和城市信息,并获取2000年和2013年高速公路GIS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证工作,杨教授发现,2000-2013年间的高速公路投入扩张,导致了双向交通时间平均下降了23%,货物贸易成本下降了7.8%,劳工迁移成本下降了3%。同时,总的真实收入提高了大约3.9%,总的福利则上升了11%(成本下降也被视为总福利的上升)。此外,高速公路的发展并没有使收入和福利不平等发生变化。根据杨教授的反事实研究,货物贸易和劳工流动的成本下降可以解释总真实收入上升的大约40%和和福利提高的大约70%。
文/段玉柱 摄影/段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