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下午,第519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的王之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Valuing
primary schools in urban China: Attendance boundary discontinuities and housing
transaction prices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奚锡灿老师主持,陆铭教授、王永钦教授等老师以及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王之教授首先简要介绍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即小学入学和房价的关系。由于我国的公立小学的质量差距很大,并且入学与家庭户口所在地有关,这种以家庭为基础的录取系统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飞涨的房价,这仍是一个激烈的争论。虽然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曾对此有过深入的研究分析,但王教授表示结合我国国情的研究存在两个主要挑战:第一,缺乏学校质量数据——没有标准化考试可以用来对小学的表现进行排名;第二,学校质量的内生性——中国城市的好小学往往位于更有价值的社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王教授收集了上海7个城区约300所公立小学的学校质量数据,其中包括比赛表演以及历史“磁铁学校”地位这两个重要因素,并根据学校的比赛强度将样本中的学校分为4类,应用(Black,1999)的BDD和边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截面和面板数据分析表明,父母愿意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到有优异比赛记录的小学。另外,在没有标准化考试成绩的情况下,私立中学(以及一些高质量的公立中学)的决定严重依赖于申请者在学术比赛中的表现。
通过对数据的检验与分析,王教授对中国城市的学校质量溢价进行了评估,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相对于零赛事强度的学校,样本中的明星学校学区房的平均房价为4.1万元,高了13.5%——大致相当于私立学校5年的学费;第二,具有“磁铁学校”称号的学校的教师比例较高,导致学生与教师的比例较低,且没有发现房价溢价的关系。与会老师就以上结果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并提供了一些创新的思路,王教授表示赞同并提出将进一步研究该问题。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杨洋 摄影/李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