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期】刘丹:Geography, Income, and Trade in the 21th century

  •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2日浏览次数:

20171128日下午,第515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刘丹副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Geography, Income, and Trade in the 21th century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陈钊教授主持,陆铭教授、吴建峰副教授等老师以及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过去的30多年间,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国际间的贸易成本不断下降,地缘上看亚洲经济崛起,同时收入不平等也在加剧。根据标准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增长是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的函数,而这三个因素都与市场容量有关系。对市场容量的经济学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贸易分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都意味着进入更大的市场。 

实证过程中,刘老师构建了标准的AIDS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贸易流方程、引力模型、工资方程和市场潜力方程,再结合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PWTPenn World Table)里面的贸易成本、价格、GDP等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以及收入分布对市场进入有影响;富裕的国家一般出口高收入弹性的商品;不同的潜在市场容量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国家间人均GDP的差异;除了中国,收入弹性基本稳定,而在中国,由于供给侧改革产业升级的影响,收入弹性并不稳定。 

文章很专业,公式模型非常多,对不同方向的学生来说在讲座期间短时间很难理解。讲座过程中及讲座之后,与会教师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撰稿人/刘晓罡  摄影/李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