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期】Julian Hinz:Now We’re Talking: Quantifying the Effect of Languages on Trade

  •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5日浏览次数:
2017年11月14日下午,第512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的Julian Hinz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Now We’re Talking: Quantifying the Effect of Languages on Trade”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师资博士后冯净冰主持,陈钊教授、陆铭教授、朱智豪老师以及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Julian Hinz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他研究的课题,即语言的“经济价值”。基于双侧非均质结构引力模型,Hinz教授指出:理论层面上,消费者因语言和其他特质将呈现出异质性,而公司则可以用某种特定的语言进行投资;实证层面上,20亿条推文可以揭示语言的空间分布,语言多样性将提高社会福利,比如欧洲常见的口头语言平均会增加6%的福利,在某些地方高达40%。

为了进一步量化语言对贸易的影响,Hinz教授假定公司和消费者只能用通用语言进行交易,公司在生产力方面是异质的将会影响他们选择出售的语言,在melitz - chaney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异质性消费者和公司的交易中使用的语言的微观模型,并通过使用Twitter中可以体现语言的空间分布的推文数据来评估语言的“价值”。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新奇的研究,因而引起了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Hinz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大量图形与表格,并得出以下三点研究结论:第一,本研究所建立的微观语言使用模型将对贸易产生结构引力;第二,用推特数据来量化的语言空间分布模型是一个创新手段;第三,通过对语言“价值”评价的反事实模拟分析,我们能够得到语言与交易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验证。与会老师就以上结果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并提供了一些创新的思路。Hinz教授表示赞同并提出将进一步对法国公司层面的海关数据进行研究并作出预测。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杨洋  摄影/李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