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日下午,第526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讨论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陈庆池教授,报告的题目为“Do Chinese Universities Favor Local Students”。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陈钊教授主持,王永钦教授、陈硕教授、吴建峰副教授、兰小欢副教授、王之老师以及部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高考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陈教授首先指出精英教育从来都不是以价格、而是以能力或者说资格来分配的。但在每一个社会,对于资格或能力的定义是不同的。比如:在美国,这个问题体现为不同族裔。而在中国,这个问题体现在不同的地区。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很不均等。高考是分省的,分数在各省之间也是不可比的。在学校分布方面,中国的211大学数量最多的是北京和上海。而在被录取的考生的生源地分布方面,211大学的学生主要来自本省和天津、北京和上海;而985大学的学生则主要来自天津、北京、上海和本省。每个学校分配给本省的名额达到15%,且距离学校越远的省份分配到的名额越少。随后,陈教授回顾了文献,指出: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考名额的省内匹配;而本研究则是关注省际的名额分配。
文章构建了一个体现中国高考上述特征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大学和考生的偏好如何共同决定了录取的结果:各高校的招生计划先将名额分配至各省,在省内,是否录取是由考分是否高于高校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决定的;而学费是统一的,且比较低。并用来自100所211大学的数据进行估计。数据来源于每个高校的网页和教育部阳光高考的网站所公布的每个高校的非定向招生名额;由于理科人数显著多于文科,所以样本中仅包括理科学生;但是,在稳健性检验中,陈教授团队考察了文科生,结果不变。
模型假设:高校所看重的“能力”(在本研究中是指学校对不同地区的学生的偏好)在各省是服从正态分布,各省均值可以不同,但方差相同,皆为1。考分关于能力是严格递增的,但未必是线性的。由考分分布可以逆推出第个分数所处的百分位数。利用正态分布条件,可以进一步逆推出每个百分位数对应的正态分数。
文章的估计结果表明:无论什么学校,都喜欢招城市学生,这种能力偏好不限于北京和上海的高校。而且,反事实分析的结果表明:即便高校不存在对能力的偏好,211和985学校的生源地分布排序基本不变。这就说明:中国高校对本地学生的偏好是很小的。讲座过程中及讲座之后,与会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文/张卓韧 摄影/张卓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