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期】梁平汉:Winter Is Coming: Early-life Experiences and Politicians’ Decisions

  •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4日浏览次数:

2018年530日下午,第536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讨论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中山大学的梁平汉老师,报告的题目为“Winter Is Coming: Early-life Experiences and Politicians’ Decisions”。 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陈硕教授主持,部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梁老师的团队要研究的问题是官员的童年经历对官员采取经济政策的影响。梁老师首先回顾了文献,主要有四支。第一支文献是关于领导人的个人特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并未指出是个人的哪些特征影响了经济增长。第二支文献是中国的地方官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从激励的进行阐释,而非从官员的个人特征切入。第三支文献是关于官员的个人特征如教育程度和性别对村级的内部公共资源分配的影响。最后一支文献与梁老师团队的研究联系最为紧密,是关于领导人的早年经历的长期影响,如对于政治家而言,美联储官员经历了多少通货膨胀,对其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的影响。接着,梁老师介绍了中国大饥荒的背景、起因和长期影响如在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中,经历过大饥荒的经理,会采取更为保守的管理政策;在个人行为上,经历过大饥荒的人会有更高的储蓄率。

随后,梁老师解释了为什么要通过县级官员出生地的饥荒程度来作为其早年经历研究对于其任职后的经济决策的影响。首先,县是中国的最基层,而且县级财政开支占中国总的财政支出的40%,从而县级官员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支出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次,在因果识别方面,这样的设定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在控制了出生地特征后,大饥荒对于出生在饥荒之前的县级官员而言,是外生的。其次,县委书记是上级任命的,而非当地人民的选举;因此,更多反映的是个人特征,而非地区特征。再者,中国的官员是异地任命的,所以官员的出生地与其任命地不在同一个县,从而县级官员出生地的饥荒只能通过官员的个人特征影响官员在任命地的财政政策。此外,由于年份选取的是1959-1961年,因此排除了除饥荒外其他事件对官员个人特征的影响。

梁老师接着简要介绍了研究的数据来源和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策略,以及可能的影响渠道。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童年时期,特别是在0-5岁期间经历饥荒的官员,在财政政策上农业和社会保障两个方面的支出会更高,且没有挤出工业发展;同时会减少农业税的征收,而对其他税收没有影响。对此,陈硕教授提问:农业税的税率是固定的。梁老师回答:实际上在征收时,差别很大。讲座过程中及讲座之后,与会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张卓韧   摄影/张卓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