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期】谢阳:Erosion of State Power and the Political Boundaries of Corruption

  •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1日浏览次数:

2018年10月23日下午,第549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讨论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UC-Riverside的谢阳老师,报告的题目为“Erosion of State Power and the Political Boundaries of Corruption"。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陈钊教授主持,陈硕教授、兰小欢老师及部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谢老师首先介绍了与研究紧密相关的两支文献。一支是关于腐败的经济学研究。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腐败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但是,对于腐败的政治影响,却鲜有涉及。另一支是关于国家能力的文献。这支文献的研究主要是关于税收、市场支持和国家能力建设。但是,关于国家能力和权威的侵蚀和衰落较少涉及。而谢老师的团队的研究,不仅是将两支文献联系起来,更是着重研究腐败如何侵蚀国家能力,以及这种侵蚀如何确定了腐败的边界。接着,谢老师限定了这项研究的腐败的内涵:地方官员间或企业与地方官员的贿赂。而国家能力是指:当危机发生时,地方政府对中央的服从。其中,危机是指:需要良好的协调或改革的非正常情形。对于危机最首要的考量是政治上的,例如:战争、叛乱和革命。此外,危机还包括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为了应对危机,中央需要地方的支持。但是,腐败使得中央与地方的目标不一致。谢老师举了历史上罗马帝国覆灭的事件来说明这个道理。

随后,谢老师讲解了对腐败的容忍的决定模型。该模型刻画的是政治经济学的得失权衡:中央要考量来自地方的租金以及某种程度上的经济发展,和当危机发生时的控制能力。同时,依据文献,危机服从厚尾分布。也就是说,中央进行腐败治理的充分条件是充分条件是:灾难性的危机是有可能发生的。

理论模型的结论是:中央会决定最优的对腐败的容忍度,从而不会使政权被颠覆。但是,为何在现实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例子,是政权因为腐败而崩塌?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一些国家太弱,以至于无法选择腐败容忍度。二是,中央政府在现实中难以掌控地方,从而不得不容忍较高的腐败。三是,模型中的中央只有一个决策者,但现实中的中央有多个决策者,会有不同的腐败容忍度选择,从而未必能够达成共识。讲座过程中及讲座之后,与会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文/张卓韧   摄影/张卓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