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期】王文雅:Multi-Product Firms, Human Capital and Misallocation

  •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4日浏览次数:

2019年5月28日下午,第576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讨论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王文雅老师,报告的题目为“Multi-Product Firms, Human Capital and Misallocation”。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陈钊教授主持,陆铭教授、部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王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动因。如何探测是否存在资源错配?一种方法是考察边际产出是否更为分散。另一角度是考察企业大小的分布。在有效情形下,应该有更多大企业和小企业、更少的中型企业。而依据文献,中国的企业是存在资源错配,大企业和小企业都较少。那么,为何研究大企业而非小企业?因为大企业的就业更多、工业增加值更高,对GDP的影响也更大。

随后王老师回顾了文献中对大企业的描述。一般而言,大企业有更弱的金融融资约束、更高的资产价格。而王老师的研究团队强调多产品这一维度。从美国制造业的普查数据看,多产品企业虽然占比更少,但其产出占比远远高于单产品企业;其相对规模是单产品企业的10倍左右。而这一数值在中国仅仅为3倍左右。因此,相对美国而言,中国的多产品企业更少且规模更小。利用世界银行的跨国数据,可以发现:人均GDP水平越高,多产品企业越多。

生产率较高的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有利于提高人均GDP水平。

接着王老师介绍了具体的研究问题。首先,在中国缺少大企业是否可以部分地由缺少多产品企业来解释?其次,扭曲是如果影响企业的单产品与多产品生产决策的?因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涉及怎样的企业该成为多产品企业。理论上,多产品会放大扭曲。再次,在存在扭曲的多产品生产中,人力资本直到怎样的作用?为何考虑人力资本?因为多产品企业往往有更高的研发投入和组织资本,而这些需要较高的人力资本。

运用工业企业数据与普查数据,研究发现:在多产品企业内部,和单产品企业内部,分别存在资源错配;而在单产品企业和多产品企业之间,也存在资源错配。具体而言,一部分低生产率的企业不应该生产多产品,但是却多产品了;因为获得了补贴,以及其他扭曲,如税收、金融摩擦等。而一部分高生产率的企业本应该生产多产品,却因为被征税,生产单产品。而多产品会放大资源错配。如果企业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则更有可能生产多产品;但当扭曲存在时,人力资本水平会降低。

讲座过程中及讲座之后,与会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文/张卓韧